公司要闻

陕核工勘组织开展新型无人机野外飞行试点工作

发布日期:2025-01-23     作者: 质量安全部 王滔     浏览数:9    分享到:

近日,伴随着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的“嗖嗖”蜂鸣声,搭载着高精度五镜头的多旋翼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测绘院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航测项目组工作人员的操纵下,对长安区常兴村崩塌所在的斜坡单元进行航测摄影、空间数据采集和全方位空中调查,这是公司首次将飞马D2000S高性能多旋翼多镜头无人机运用在城镇地灾风险调查的一体化真三维建模和航测调查工作中。

本次试点飞行工作中,针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对航空摄影的高精度和真三维要求,同时结合中高风险区普遍存在的斜坡区域植被茂密、高差起伏大、微地貌复杂且人工调查难以到达等特点,测绘院采用高精度多角度多光谱的五镜头一体化机载相机进行航拍和空间数据获取。经数据解算,本次获得的该区域图像密度约为8000张/平方公里,航向重叠率80%,旁向重叠率65%,总有效像素12600万,地面分辨率小于3cm,三维真实度达到95%以上,满足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据了解,多镜头真三维机载航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多光谱、多重叠率的无人机调查技术。通过挂载在无人机上的高精度多镜头相机进行正视、多角度斜视和全方位空三数据获取,可以快速、精准、高效的获取到地面光谱信息及空间数据,形成真三维模型和全方位无死角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斜坡空间形态信息。同时通过数据处理,有效“剥离植被”,实现真实地形的三维化实时展示,能很好的应用于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为滑坡调查、崩塌(危岩)调查、泥石流调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消除了普通无人机无法探取地表庐山真面目和立体虚化的缺陷,也克服了人工调查危险性高、时效性差、陡峭处无法抵达等诸多不利因素。可以仅用一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探知方圆一平方公里内整个区域地表的三维信息,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价提供最为真实和准确的基础数据,确保调查工作质量,提高调查效率。

下一步,公司将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做好测绘院与各项目组的协同联动,将该无人机应用到安康、汉中等地的2025年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之中,力争提交精度高、质量好、效率优的野外第一手原始资料,促进项目精益管理和实施,保证成果质量。

上一篇: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毅前行谱新篇 下一篇:陕核工勘举办施工项目风险管控专题培训 筑牢高质量